此份报告主要是涉及材料工艺方面的行业新动向,材料工艺是我们从事导视系统设计的基础,有必要对其多加了解。众所周知,导视系统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和升华,它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规律和感受,深挖人与空间的互动和作用机理,最终对设计对象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营造并提供科学的导视模型。在各种类型的室内外空间中规划设计出令人称道的导视系统,这一直是导视人不懈的追求。为了实现此梦想,除了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我们让自己的思维尽情奔跑,让想象力驰骋于导视的无限领域。
导视系统设计流程从广义上说涵盖了规划、设计、制作、安装及使用后的维护,它们之间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导视系统是空间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布局是建筑场地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受到场地规划的影响与限制。因此,导视系统的规划应融入到场地大环境的规划当中,从位置、大小及外形上力求与建筑空间规划统一、和谐。导视系统设计方案确定后,交由专业的制作单位,材料及制作工艺的选择都要根据设计思路进行统筹安排。同时考虑安装场地的硬件环境、天气情况等因素,定期对导视牌进行维护和保养,导视系统投入使用后还要有一个修正的过程。
导视标牌根据线条、光束可分散集结的原理设计,并将光的线条设计为导视标牌的造型,既有科学基础,又美不胜收。使用这种导视标牌,可以轻松掌握道路的延伸、走向、路程等信息,且这些导视信息会一直伴随游客左右,使他们能够毫不费力的按图索骥,也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仔细阅读相关信息。为使导视系统设计达到在环境背景中不过于突兀的效果,设计师没有根据地点对其进行设置,而是使它看起来如同一个点缀一样,装饰在不同景点的周围。与此同时,这一做法还使不同区域间的过道明显化了。对于拱形墙门来说则好像是装了一副可折叠的羽翼,方向指示、图标、区域名称和主要事件等各种各样的导视信息尽在其中。
为了让人更容易辨别导视系统,在地铁纵横交错的线路之间和人流经过的各个节点所设置的导视标识既要足够,又要有所差别。在地铁这种人流庞杂的环境中,让乘客顺畅地阅读导视信息是导视设计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标识应采用图形与文字相结合,适当加大尺寸,巧妙选择设置位置,使乘客在不同角度与一定距离均能清晰辨识。为了让乘客高效有序地进出站,进出口导视指示牌的设计特别重要。地铁导视系统设计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图设计,地图清晰的标识出各个站点和线路,同时标注了地面与地铁并列的城市地标,让人们能够同时看懂城市与地铁系统并一一对应起来,从而起到很好的导视作用。
导视系统设计的强有力工具之一便是图形符号。从符号学的角度,导视系统所包含的信息替代物都可以被看作导视符号,它是以图形符号方式为主要识别特征、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视觉识别符号,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导视系统设计中图形符号的使用可以让人们直接地从表象中迅速获取信息。简洁清晰和通俗易懂的特性使它成为一种超越语言的表达方式。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图形符号是一种在空间环境里有独特构成原则的图形,它强调导视指引的信息功能,在特定环境里其形态的设计与形象类标志图形有区别,强调规范性、通用性和科学性,其应用范围比标志图形广泛。导视系统设计如果应用好了图形符号,就成功了一半。导视信息的有效传播是建立在对图形符号规范设计之上的,在视觉上图形符号风格简约,有引导方位、确定位置、建立秩序、提示安全等作用。图形元素的组成受到规范性限制,因此随意性较小。
立体化交通是伴随着城市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人口越发的集中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就越大,因此针对拥挤的城市交通现状,立体化交通模式就成为现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构成立体化交通的因素包括立交桥、高架道路、地铁、火车、飞机、隧道等交通设施,这些设施将城市分成了多个层次,也使公共交通导视设计成为一个系统性工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升级,立体化交通俨然成为城市级别的标志。立体化交通要求交通主干道的设计必须将汽车流量作为重要的设计参数,而且能够达到缓解中心街区车流拥挤的问题。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预留停驻车辆的位置和空间,交叉路口的信号灯及路标的指向必须明确而有效。这些城市建设的必备要素说明公共交通导视设计是城市管理的一门应用科学,也是城市交通运作的重要保障。城市立体化交通催生了公共交通导视设计,公共交通导视设计则是城市交通顺利运行的有效保障,必须引起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的高度重视。针对目前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常见问题,也需要我们多做反思和总结,提出切实有效的城市公共交通导视设计改进建议,并根据城市立体化交通的原则和要求不断改进。
导视系统设计团队将竖立在地面信息基石上的道路指示标识设定为高2.5m,由一根长支撑杆和标志指示牌组成。这个导视牌可以凭借其在地面信息基石上的位置表示出人们当前所处的空间,同时上面的标识指示牌还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导视标识牌的长支撑杆是一根装有装饰头的圆形金属管,被安装在地面信息基石上的一个固定铝制金属套之中。一块规格为300mm*1500mm的标志牌被安装在长支撑杆的安装槽中,这样就构成了我们所见到的道路指示标识。
导视牌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视牌色彩设计的合理程度,但色彩设计又是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中最难精确把握的。一个好的导视作品应将色彩计划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运用色彩凸现作品的个性。比如北京的建筑物多以灰色调出现,虽然有平和的效果,但没有明亮的颜色出现,整个城市显得没有活力。若导视标识系统以纯色调出现,渐次点缀于城市角落,将会增加很多的视觉亮点。具体参考导视系统设计色彩使用大全。
全设计观念下的色彩设计 .调查资料显示,只有小部分(5%)盲人是完全看不见的,很多盲人还是具有一定的光影识辨能力。导视设计中通过标识表面色彩的对比处理手段,尽可能让低视力水平的人更多地接收信息,是通用设计观念所持有的设计方法之一。在可视标识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内容与背景的色彩反差效果。但是如果一个标识包含可视和可触摸两个信息部分时,可触摸部分应不考虑色彩背景问题,因此,全盲设计中基本不考虑盲文字体与背景的色彩反差问题。对于视力障碍的人来说,60%-70%以上的色彩明度差是比较理想的,我们可以通过确认色彩的明度对比值来确保更多的人可以使用标识信息。色彩对比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对比方式:饱和度对比、明度对比和色相对比。其中,明度对比(Light Reflectance Values色彩反光率)是色彩对比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色彩反光率值是物体表面色彩对不同光线和光波的反射值,色彩反光率通常是在日光条件下测定,色彩的反光率越高,色彩看起来就越亮。
导视系统设计在前期规划中就考虑到了如何与市民互动,所以为本项目定制开发的字体简单易读,且会使人联想到交通信号的常用字体。同时,大量运用城市文化的大尺寸元素,以便于孩子、老人及视力模糊者阅读和辨认。导视系统设计中代表事件发生日期的数字呈几何式构造,看上去如同字母一样。白色、黑色和橙色的色彩搭配充满活力,对导视系统设计来说是再完美不过的。文字设计汲取了当地世代相传的视觉元素,使人不经联想起古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个别地方,照片、版式及象形图标的混合使用也使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外国人得到导视帮助和指示。对于导视系统设计中的警示禁止图形,设计师别出心裁,在地面上直接呈现具有象征意义的摄影图片:如在抽烟的人的嘴上加上一条醒目的红斜杠表示“禁止吸烟”,作嘘声的人脸图片代表“禁止喧哗”等。如此就使导视系统充满了温情,以柔克刚,取消了“禁止”、“不得”等词的使用,“请勿前行”变成了一种小贴士,而不是冷冰冰的导视牌。由于图书馆有大量的玻璃窗户和隔断,导视设计中如何保护我们的隐私和安全就需要重点考虑了。该案例中设计并采用了一种寓教于乐的窗户标点贴(文字的变形和演化),不但使导视系统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而且也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