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主旋律是时代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规律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在要求,对于推动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时代的主旋律代表时代精神,表达人美好思想情感。校园文化要为广大师生和学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就必须表现时代精神。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应该使形式新颖,方法应富于变化,途径应多种多样。
这一部分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分二个层面,一方面,要通过总结,将优良传统、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等凝炼成精神的财富;再通过不断的学习、宣传、交流等方式,让师生感知、认同,成为师生精神的一部分,内化到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一种自觉意识与习惯。另一方面要将精神的文化内涵,外化成一种物质形态,来充分展现、表达其内涵,让师生感知、理解。如通过建立“校史馆”、“文化长廊”、“橱窗文化”、“校册与校报”、“学校IC形象手册”等,把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表达到各个层面与角落。
学校和教育系统也不乏各种提高各科教学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但这显然还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放远,提高教师的全面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何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如何赢得学生的好感(或者说学生的心),等等,这些因素在某些时候一点也不比专业教学知识次要。而这些能力哪怕提升1个百分点,也会让学校前进一大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将我们老师的素质进行有效提升,将使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迈进一大步。
学校遵循育人为本的原则,建设高雅别致、丰富多彩的校园墙壁文化。在环境建设中让墙壁与花草说话,让师生生活在如诗如画的书香校园环境中,着力于校园“教育文化长廊”建设,时时处处为广学校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食粮,激发学生向上、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起求知欲。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主阵地之一是校园的墙壁。校园的墙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然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熏陶、引导和感染师生职工情操和素质的巨大的推动力量。
学校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良好的校风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所谓校风,即学校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意识、育人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以及为全校师生认同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能使每个学生都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内在潜力。这种高凝聚力主要表现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休戚与共;集体对个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个人对集体有很强的认同感。
学校文化评价是对学校文化的价值做出判断,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对于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学校文化研究和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在现实中,学校文化评价却未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由于日益俱增的就业压力的影响,各个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升学为目的,处处围着考试分数转,成为了考试的奴隶,在这样一种局势下,别说是进行学校文化评价甚至于学校文化建设都无法保障了;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没有意识到学校文化评价的重要性,对评价的认识仍然局限于选拔、甄别。这导致一些学校虽然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但却较少进行学校文化评价,发展到最后,学校文化建设往往是不管其效果如何而草草结束,使学校文化建设整个过程充斥着盲目。
学校文化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由学校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制度契约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它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决定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从学校管理程序、流程以及便于操作考虑,可把学校文化分为1.学校观念文化、2.学校制度文化、3.学校行为文化、4.学校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会说话”的文化墙,打造校园新风尚。学校文化墙内容丰富,设计造型个性独特,图案鲜艳活泼,涵盖了国学、励志格言、学校介绍、办学理念、优秀学子、教师风采等内容。学校内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朗朗书声远离了围墙外的喧闹。走在校园中,能看到名人名言催人奋进;校园黑板报、走廊的墙壁、过道的两旁、食堂的墙壁、寝室内外,彰显出“仁孝文化 和谐教育 ”。
“学校文化”既指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物质财富,更指学校精神财富;既有显性文化,也有隐性文化;既有表层文化,也有深层文化。我们认为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文化是一种做事的方式;文化是一种影响力,文化是一种氛围,文化是一种信仰。要提升学校文化的内涵,必须对校园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